close
為什麼我會不愛孩子?(設計對白)

龍年生育率增,除了迎接寶寶誕生的喜悅,也要關心媽媽心理健康,精神科醫師袁瑋指出,受到產後生活型態改變、雌激素下降影響情緒調節,初次生產的婦女,8成會在產後一個月內會有情緒低落、無故落淚等憂鬱傾向,部份婦女甚至會出現想要傷害寶寶的想法;另外,部份產後憂鬱症患者,即便孩子長大成人、壓力事件解除,情緒症狀仍然存在,若不治療,將持續影響婦女心理健康與親子關係。報導╱王璐華 攝影╱施偉平


精神科醫師袁瑋表示,近幾年產後憂鬱越來越受到重視,因此求診量有增加的趨勢。多數患者都是經由其他科醫師轉介或是家人發現,家庭扮演的支持角色相當重要,如果觀察到產後婦女有悶悶不樂、不願意哺餵寶寶等情緒低落並影響生活,或是超過1個月以上仍未改善,應就醫評估治療。


【先了解】產後8成出現憂鬱

產後婦女受到生活型態改變、雌激素下降,情緒調節受影響,8成初次生產的婦女會產後輕度憂鬱,昜焦慮、無助感、常哭泣等,通常1個月內會改善,未改善或已影響日常生活,則建議就醫治療。



嚴重者應隔離幼兒

中度的產後憂鬱症,除焦慮還會有傷害孩子的念頭;更為嚴重會出現強迫性思考,覺得小朋友是魔鬼,或是必須做些什麼才能救他,恐傷害幼兒,被歸類為產後精神病,應就醫並與孩子暫時隔離。



【這樣做】先安排諮商會談

經評估後視情況安排諮商,透過會談治療,調整產後媽媽思考,避免將寶寶的哭鬧聯想成自己的無能,進而改善症狀;如有精神科病史,則優先使用藥物治療,避免壓力再引發更嚴重的憂鬱症狀。



父擔育兒責任

父親也該負照顧孩子的責任,不應讓媽媽有「孩子只有我一個人帶」的無助感。另建議可在產前就先規劃好到坐月子中心,產後安心休養,同時可透過護理人員習得正確的育兒知識,減輕媽媽的焦慮感。



精神科醫師 袁瑋

【醫師說】哺乳婦女可服藥

產後憂鬱症常吃的藥物,經研究證明透過哺乳影響寶寶的程度不大,少部份嬰兒會嗜睡、胃口不好,極少數會出現呼吸抑制,建議就診時與醫師討論,調整集乳的時間,待藥物濃度減低時再集乳。


《蘋果》G+叫我穆瓜霞!! 你+1了沒?

本文出自 健康醫藥 – 遠離慢性病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n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