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沙烏地阿拉伯保守,擔憂不良文化入侵,禁播電影30年,直到1998年才解禁,卻從沒人能在國內拍電影,直到今年威尼斯影展的《瓦迪達》(Wadjda),不但是第一部在沙國拍攝的電影,導演更是女性:31歲的曼蘇爾(Haifaa Al Mansour)。

電影敘述11歲女童瓦迪達的故事,由12歲的瓦德(Waad Mohammed)主演。瓦迪達的爸爸因她是女兒,打算納妾生兒子,令她媽媽飽受壓力。瓦迪達渴望擁有單車,想與鄰居男孩較量,把她媽媽嚇壞了,「女孩不能騎車,騎車就生不出孩子。」

圖:沙烏地電影《瓦迪達》在威尼斯影展首映,導演曼蘇爾、童星瓦德牽著腳踏車,在紅地毯合影。

曼蘇爾出生在開明家庭,父親是法律顧問,母親是社會工作者,從小表現出藝術天賦,編排的短劇曾在學校獲獎;她長大後被送到埃及,就讀開羅的美國大學,畢業後回國,在石油公司擔任分析師。幾年前,參加紐約電影研究所開辦的電影製作課程,找到了真正的熱愛,開始創作電影。

在王室支持下,曼蘇爾得以在國內拍片,但礙於男女不准往來,她必須待在箱型車內,透過電話執導,向男演員傳話,期間還收過死亡恐嚇。這部片不會在沙烏地放映,因為全國沒有戲院,將來會發行DVD或在電視播出。

曼蘇爾共拍了三部電影,第二部《唯一出路》在阿聯大公國的電影評比中獲得最佳劇本獎,曾在美國和土耳其放映。她說:「即使王室支持,仍有人告誡我不要再拍了。」

曼蘇爾的第一部作品《誰》雖僅13分鐘,探討的卻是最大問題:抛頭露面。片中講述一個連環殺手,裝扮成穿長袍的婦女脫逃。這種只露出眼睛的長袍,不只掩護了兇手,更讓女人分不出誰是誰,沒有身分。

曼蘇爾藉此呼籲改革,沙國社會對女性缺乏尊重,對女性抛頭露面更是不滿。一名婦女獲丈夫同意演戲,但丈夫後來又威脅要殺死她,她被迫離家出走。這種事並不鮮見,因此沙國很少有女演員。

圖:電影《瓦迪達》裡的單車具有「自由、解放」的象徵意義,威尼斯影展的其他阿拉伯婦女賓客,代表傳統的一面。

在沙烏地,女孩從10歲起,到公共場合就必須開始蒙面紗。曼蘇爾與童星瓦德出席威尼斯影展時,都沒有蒙面紗;瓦德燙卷的長髮配上大眼睛、直挺鼻樑,十足是個小美女。但她回國後,你只能從眼睛猜誰是誰。

曼蘇爾正籌拍第四部電影,仍聚焦女性問題,她表示:「並不是每個沙烏地人都同意對女性施加種種限制,任何不受大眾支持的行為遲早都要改變。」

本文出自 健康醫藥 – 遠離慢性病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n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