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就是戒不了啊!(設計對白)

因酒肇事的案例屢見不鮮,但精神科醫師黃名琪提醒,酒癮者在停酒後前7-10天,體內酒精濃度急遽下降,會出現戒斷症狀如手抖、冒汗,嚴重更可能喪命,如有計畫遠離酒精,建議先就醫,藉藥物協助度過酒精代謝期。
報導╱王璐華、林明佳 攝影╱高凱新


不少人習慣在餐間小酌,但如果過量、長期飲酒,對身體會有全面性的傷害,精神科醫師黃名琪形容:「酒精對生理的傷害,從頭開始到腳趾頭」,影響腦部神經,腸胃吸收變差、導致營養不良,肝、腎功能也恐出現病變,末梢血液循環也會因此變差,且長期飲酒超過10年,突然減少飲酒量或是停酒,身體會出現焦慮、癲癇等酒精戒斷反應,因此黃名琪醫師提醒,戒酒前先諮詢精神科或是家醫科的醫師。


【先了解】★酗酒損傷記憶力

如1周4天以上都喝酒,持續5-10年會失去對酒精的控制力,且酒精會影響腸胃吸收、影響食欲,因此酗酒者常營養不良。對於大腦、肝、腎、末梢血液循環都有影響,對挫折容忍度降低,記憶力、判斷力、人際關係也將造成傷害,影響層面廣。



★突然戒酒有風險

持續飲酒10-15年一旦減量或停喝,6-12小時後會手抖、焦慮;12小時後可能癲癇,48-72小時會腦部混亂,更有1-5%猝死機率。建議尋求精神科或是家醫科協助,靠藥物度過7-10天解毒期,待體內酒精濃度代謝完,才進入真正的戒酒期。



【這樣做】★家人陪伴度低潮

衛生署並未允許戒酒發泡錠等藥物進口,醫師主要會開立維生素與抗焦慮劑,補充營養之外並減緩患者的挫折感,提高戒酒的成功機會。另外,家人的支持相當重要,應協助創造一個無酒精的環境,並陪伴度過低潮,避免酗酒者再度藉酒消愁。



★避開飲酒的場合

嚴重的酒癮患者只要接觸到酒精氣味、飲酒的感覺、聲音甚至溫度,都可能誘發喝酒的欲望,像朋友會飲酒的聚會、以酒調味的菜餚,如薑母鴨、羊肉爐等,都要避免,建立沒有酒精的生活型態。



【醫師說】不支持少量飲酒

精神科醫師 黃名琪
許多人因酗酒而健康亮紅燈,在各大科別遊走看病,卻未察覺是飲酒習慣導致健康出了問題,建議養身應從戒酒開始;至於少量飲酒有益健康的說法,其實弊大於利,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對健康的效果更佳。


未成年請勿飲酒

《蘋果》G+叫我穆瓜霞!! 你+1了沒?

本文出自 健康醫藥 – 遠離慢性病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n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