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《經濟學人》雜誌的「馬英九是笨蛋」說在台灣引起軒然大波。討厭馬的人振奮不已,說這是國際認證的無能總統,馬本人與黨政高層則覺得委屈不公。然而,無論是哪一邊,其實都誇大了這分雜誌的殺傷力。

筆者是《經濟學人》的忠實讀者,訂閱近二十年。在我認識的所謂高級知識分子之中,即使曾留學英美,無人有看這分雜誌的習慣,包括任教於名校的經濟學教授。原因很簡單:它是一本包羅萬象的雜誌,除經濟、商業外,還及於政治、社會乃至科學、文化。除非是嗜好雜食之人,否則難以消化。《學人》的銷路大概一百多萬分,主要集中在英美,至於台灣,讀者為數非常有限。

在這種認知下,「笨蛋」竟然會成為《學人》網站上面的最夯文章(根據周日晚間的上網結果),自然令人匪夷所思。本期的封面故事是法國的經濟危機,除了長達十四頁的特別報導之外,《學人》更以社論強烈抨擊歐蘭德總統的政策將會是危害歐元的元凶。但是,這樣的議題卻居然被僅有一頁的「笨蛋」擠到人氣第二位!

仔細看看為數超過五百則的讀者意見,絕大部分顯然都是台灣人寫的。其中不少人可能一輩子就這次看《經濟學人》,所以也索性用中文表達(呼朋引伴衝人氣的可能性應該存在)。意見幾乎一面倒地讚揚《學人》的「仗義執言」,在我看來,這是值得深思的大問題。

馬英九到底是不是笨蛋,國內早有公評。作為一分全球性的政論雜誌,《學人》對此表示一番也很正常。不過「笨蛋」一文不過就是彙整國內媒體意見與反對黨的批評而已,並無新意。這跟《紐約時報》憑著深入調查而揭發溫家寶家族的聚斂行徑迥然不同。老實說,《學人》向來尖酸刻薄,「笨蛋」還稱不上是最嚴重的指控。

馬英九的執政能力確實有大幅改進的空間,但是,大環境不佳也是事實。在民主社會中,有人執意要拿「笨蛋」來稱呼國家元首,這是言論自由。然而,我們的意見應該是本乎自己的判斷而不是基於《經濟學人》的「認證」!一位不署名(《學人》的特殊作風)的記者寫了一篇短文就能引來舉國上下的熱烈討論,甚至以其為馬首是瞻,這個國家的自信心似乎也太薄弱了些!

【2012/11/19 聯合報】

全文網址: 笨蛋無新意 夯批馬才誇張 | 民意論壇 | 意見評論 | 聯合新聞網 http://udn.com/NEWS/OPINION/X1/7507901.shtml#ixzz2CdBQt4k3
Power By udn.com

行政院長陳冲評,英國「經濟學人」不了解台灣,引用資料有誤,這話說的有理。但如果大動作,動用外交部透過駐英代表去抗議一篇報導,肯定會是笨拙、讓馬總統再失分的澄清方式。

撇開政治立場,國家領導人被外國媒體稱「笨拙」,終究不是光彩的事。抱著幸災樂禍,在一旁看好戲的心態不足取,但把它當成舉國重大的事件來處理,就犯下「小題大作」的錯誤。

領導人被評批是民主生活方式的一部分。但領導人物回應批評的智慧與氣度,卻能決定他的高度與格局,並提升民主的優質。

美國總統羅斯福有一天打電話給國會圖書館的人員說:「我是羅斯福,我圖書室裡的書,有些還沒有編號,請你派一個人來替我整理好嗎?」當時,接電話的人說:「他媽的,老子沒空,神經病。」

羅斯福一聽,居然有人罵他「神經病」。於是又撥了電話說:「我真的是羅斯福總統,請你不要再罵我了。」此時,接電話的傢伙聲音顫抖的說「對不起,總統先生。」

馬總統從「魅力型」的領導人到「罵馬是顯學」,也才四年半年的光景。固然其中有許多積非成是的不實報導,但馬總統自身亦有檢討之處。經濟學人雜誌的報導民眾自有公評,重要的是,民眾想檢視馬總統從哪個角度去看問題,嚴正的抗議與澄清絕非明智之舉。

這真是一個糟糕的年代,總統頻頻被罵,立委和名嘴每天口沫橫飛言之無物,氣氛低迷以至於當有人說「這是最壞的時代」之際,都不知何時可以接著說「這也是最好的時代」。

但正因為如此,四周暗沈只聞罵聲,更該給那些正在做「沒有掌聲的事」的人一點鼓勵。二代健保即將上路,上周閣揆陳冲聽取衛生署籌備進度報告,指示明年元旦如期實施,並強調「就算沒有掌聲,政府仍應全力以赴,並且要做到最好」。我們呼籲全民以理性態度支持陳院長這樣的想法。

健保是台灣的重要資產,取之於國人用之於國人,以過去經驗及當今態勢,如果二代健保造成必須有人多繳費,還請大家忍耐和理解。二代健保未上路已坑坑疤疤,最關鍵的費率三方案:4.91%,5%,5.17%,尚有待行政院定案。此一決策延宕,是因吳敦義任閣揆時,為減輕補充保費可能造成的壓力,承諾二代健保費率必降。那時討好民意的支票,造成如今左右為難,因補充保費規畫以來已七折八扣,任誰都知,費率若再降,只會加速二代健保提前陣亡。

險峻情況攤在眼前,陳冲一定清楚此事「沒有掌聲」的前因後果,既然事已至此,行政院應率衛生署向民眾誠懇解釋,請求諒解,現行費率本來就是5.17%,二代健保沒有再降的空間。不但費率不該調降,之前輿論強烈建議「出國不可停保」之原則也應挺住。此事來自僑胞的反彈很強,但目前改革舉措,凡一動到既得利益就有人哇哇大叫,抗議聲浪聽似擾人,代表的卻只是特定團體的特定私利,亦即施振榮所謂「半盲」狀態,與社會全體利益悖離。從證所稅到年終慰問金,乃至考績法丙等比例,不都看見了同樣的自利心態在阻擋社會改革前進?

改革免不了有人反彈,應分辨清楚罵聲來自何種團體、何種人口比例的民意。政府若專門只向那少數利益的民意「投降」,多數民意會更加沈默失望,或學會一起吵鬧要糖吃。現在雖無掌聲,還希望陳冲堅持做對的事,從刪慰問金到hold住二代健保合理費率,讓改革的路能撐得久遠一點。

本文出自 健康醫藥 – 遠離慢性病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n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