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〈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〉描述一位少年遭遇船難因而與老虎在海上度過277天的故事。在海上的奇妙過程,乍看下我第一個念頭想起的是〈魯賓遜漂流記〉,只是給予陪伴的椰子換成了老虎,但電影到了末端,才發現李安導演想傳達的寓意與深意,那樣的概念令人震懾,卻不得不反思,人性到了絕望之時,是否會激發出原始獸性?在人性之間又該如何抉擇?

  片頭的開始,以緩慢的步調出現各式動物,對臺灣人而言,我想會對臺灣黑熊的出現會心一笑!〈Life of Pi〉的配樂是我很喜歡的重點之一,開頭顯示了動物世界的美好,其實凸顯了看似溫馴的動物在獸性被激發時的對比衝突。

  PI生長在開動物園的家庭,從小便和動物為舞,原本深信動物也是有感情的PI,認為信仰是可以被包容的,因此印度教、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看似不同的信仰,在PI身上達成奇妙的共存。其實有誰說不能同時信仰多個宗教?宗教本就不是唯一,只要心中有信仰可以支持自己的信念,選擇沒有對或錯!

  很喜歡PI的爸爸傳達給PI的概念「我寧可你相信的是我不認同的,也不要你盲目追求。」有多少家長能理性看待這一點?太多的人總認為自己是對的,而無法接受他人不同的想法,我為PI爸爸的教育而感動,「理性看待」是在對事物有疑問時需要保持的態度,而不是已既定想法來質疑。

  在遭遇船難後,救生艇上剩PI和一頭斑馬、一隻鬣狗與一隻猩猩。當PI問猩猩:「你的兒子呢?」猩猩回頭看海上的那一眼,其實即埋下第一個伏筆,不須言語便訴盡其衷,為了PI而攻擊鬣狗,最後雖然還是不敵而離開,已激發了PI心中的攻擊性,這時伏在船底的老虎出現了!牠象徵的是什麼?其實在最後才瞭解,或許老虎代表的,便是人心中的原始獸性。

  當老虎和PI在海上漂流時,PI因對老虎的警戒而時時處於警備狀態,如何和牠和平共存成了PI在惡劣環境下的求生目標,「飢餓會使人改變」原本吃素的PI為了生存,還是得吃肉;看似不可能馴服的猛虎,還是得冒著生命危險去訓練牠,一切都只為了生存!後來遇到的無人島,其實正象徵著人在絕望時,往往容易受到誘惑,「若留在島上,只有被消化的結果!」那酸液腐蝕的不只是人,而是信念。

  當船漂流至墨西哥沿岸,PI終於獲救,此時的他卻因老虎頭也不回地離開而感到傷痛,動物是否真有人性?當信仰崩毀時,又是怎樣的衝擊?

  在醫院休養的PI,受到來自日本保險公司的詢問,回想那段海上漂流的奇幻旅程,一人一虎的故事,卻不被人所接受,在面對猛獸下,人怎可存活?因此,PI說出了另一個故事,動物角色與人的對應,凸顯出人的黑暗面,為了生存,可以不擇手段!日本公司不再追問,顯現出人對於未親身經歷或未知的事物,往往是不願相信的,「眼見為憑」成了心中的框架,但對於人在絕望時所出現的獸性,卻默默認同,為何如此?值得省思。

  動物版本和人的版本,孰真孰假其實已不重要,相信哪個與否,PI在最後點出了原因:有信仰的人,會選擇第一個版本。因為那是性本善的美好,當心中有了信仰的目標,會選擇讓自己能夠生存下去的勇氣和希望,但對於人事物存疑的人,往往會相信人性醜陋的那一面。人性中的抉擇,是性善?還是性惡?

本文出自 健康醫藥 – 遠離慢性病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n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