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請先看看以下這篇報導;一篇非常好的教育小孩的文章。

原來是父母在鼓勵孩子哭鬧!?

優活健康網 – 2012年12月27日 下午4:53

(優活健康網記者莊常謙/綜合報導)

桑迪有一4歲兒子喬伊,有天,奶奶正好來家裡,喬伊就開始哭鬧。

首先因為他最愛吃的那種麥片吃完了,奶奶匆匆地買了麥片回來。

才吃幾口喬伊又哭鬧。奶奶和媽媽又為他準備了麵包和蛋,他還是不滿意。

大人認為,喬伊一定是不舒服情緒才這樣。

教育心理學家卡洛琳‧克勞德在書中指出,在案例中,媽媽變得緊張,並讓孩子學會苛刻、挑剔,無同理心。

其實對於喬伊,麥片只是個獲得關注的工具,讓他更感到自己更重要。

並可集中注意力。實則能控制大人,並達到目的,這才是他想要的。

所以大人應該教他,要考慮行為所造成何影響,時時待人著想,須有善解心,學會如何合理付出和獲得,這種自他交換之思慮及配合能增上家庭融洽,也帶來滿足和歸屬感。

從另一面向來觀,會發現其實是父母在鼓勵孩子哭鬧。

心理學家奧德麗‧瑞克博士補充,因孩子被嬌慣,很多父母不著期望他對家庭有所貢獻。這想法百害而無利。

反之,孩子該為家庭出力,家務可以分給孩子。當阻止孩子幫忙時,也是在否定孩子做貢獻。

父母常因工作與壓力,疲憊與挫敗的回家,進而時把孩子放在電視前去做家務,但這樣會製造更多問題。

假若父母讓孩子去做,遠比剝奪他嘗試要好,這樣孩子就失去學會待人著想和合作意識。

若大人能以鼓勵孩子做出貢獻的方式來教養,那哭鬧就會慢慢減少。

為達成這目標有3種方式:合理的後果、溝通公式、讓孩子對家務做出貢獻。

這些方式若交互運用得當,家庭成員就可為家庭做出貢獻,奠定和諧的基礎,形成穩定的教養風格。

看完以上的文章之後,您覺得教狗也可以用上述這麼好的方法嗎?

我說說我的個人看法:

原理上,我非常認同這一篇提到的一個重要觀點:原來是父母在鼓勵孩子哭鬧!

但是實際的操作,我認為除了父母不要鼓勵之外,如何運用在生活當中,恐怕小孩跟狗還是有所不同。

在潛意識當中,人類對待自己小孩的態度;跟對待家中愛犬多少有所不同。

何況有的父母連對待自己小孩都沒耐性了,又如何能在生活當中實踐到文章所說的:以鼓勵孩子做出貢獻的方式來教養,那哭鬧就會慢慢減少呢?!

所以,我認為針對家庭生活當中的愛犬:

1、真的不要變成鼓勵愛犬地位膨脹的父母,則事半功倍。

2、愛犬的教育還是不要在「擬人化」的概念之下實施,直接針對狗的天性去實施狗需要的專業訓練,不依賴壓迫或是零食,真正的有效改變;才是長久之計。

2012年12月27日

優伴犬寵愛生活館

本文出自 健康醫藥 – 遠離慢性病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n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